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止汗劑 危害健康或可能導致乳腺癌?

止汗劑 危害健康或可能導致乳腺癌?

夏天到了,止汗產品自然走俏,功用多為保持皮膚乾爽、體味清新。然而,有關止汗劑暗藏健康隱患甚至引發乳腺癌的反對聲音也屢見媒體。止汗產品真有這麼危險嗎?
止汗劑 危害健康或可能導致乳腺癌?
文章資訊僅提供參考,不能取代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之當面評估或治療!

止汗劑只能止住顯性出汗

在醫學上,止汗劑多用於狐臭和多汗症患者。以狐臭為例,腋窩處大汗腺密集發達,某些人的汗腺與分泌功能異常,就會產生狐臭味。對付這種具遺傳性,女性更易發的「毛病」,使用止汗劑便具有一定效果。

生活中,很多人需要止汗產品 ,往往是因為夏天腋窩出汗的感覺很不爽,而那些經常化妝的女性,最煩就是精心化出的妝被汗液毀成大花臉。這種止汗方式,則是人為干擾汗腺的功能。

事實上,所有止汗劑都只能止住顯性出汗。要知道,皮膚還具有非顯性出汗(皮膚表面看不到汗珠),每天500毫升汗液就像執行了「蒸發密令」一般,以此方式消失。

止汗劑種類繁多,但基本原理是用藥劑堵塞汗腺導管、萎縮汗腺細胞,最大限度地減少關鍵部位的汗液排出。一種有效的止汗劑,至少要減少腋窩 排汗量達20%,並且能減少細菌滋生。

為了滿足人們不同消費喜好,止汗劑被設計成各種配方包裝,如噴霧劑、膏霜、走珠、液體、奶液和棒狀物等。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左伊等研究顯示,不同包裝的止汗劑效果變化範圍頗大,如噴霧劑為20%-33%,走珠為14%-70%。

皮膚內的汗腺,猶如運轉良好的天然空調,通過排出汗液的方式為人體散熱。那麼,使用止汗劑會不會讓人中暑呢?一般的,由於人體的適應代償能力,局部塗抹不會導致中暑,而全身性大範圍塗抹,有此種可能。

身體排不出熱量,體溫便會上升。要知道,人體耐冷不耐熱。把一個人「凍」起來,讓體溫低於正常溫度20℃,還可以挨過一陣子;體溫的升高,常會擾亂體溫中樞,甚至把人「燒」成白癡。

確鑿無疑的現象是,有止汗劑使用者出現局部皮膚過敏、炎症等現象。要知道,這世界沒有完美的物件,止汗劑也不例外。以常用的止汗劑量為例,它們多含6%-20%氯化鋁無水乙醇溶液、5%明礬、5%鞣酸、5%-10%甲醛溶液、10%烏洛托品溶液和5%烏洛托品凝膠棒,人們所聞到的各種香氛則靠各種香精和添加劑。

由於人體皮膚及體質敏感性的不同,上述化學物質中,乙醇、甲醛、鞣酸、香精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過敏性疾病,出現鼻炎、皮膚紅斑等不適症狀。這意味著,當你購買一款止汗劑時,最好先體驗下試用裝,看過敏與否;而明確對上述物質過敏的,還是不用為上策。

汗劑會致乳腺癌?

「用化學的原因避免流汗,會阻止毒素從腋窩排出,但是這些毒素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反而會因為無法排汗而儲存在腋下的淋巴結,而幾乎所有的乳癌都是發生在乳房外側上方的區域,那正是淋巴結所在的地方。」

這是一則報道止汗劑與乳腺癌關係的節選。看似高深的解釋,背後的理論基礎十分薄弱。事實上,全球尚無使用止汗劑後引起乳腺癌發病率增高的報道。

淋巴結是淋巴回流的必經之路,前者幫助身體清除細菌、病毒等物質,後者是流動在淋巴管裡的液體,含有多種血漿蛋白。淋巴結並不通過發汗的方式,來排出這些物質。因此止汗劑的使用,並不會干擾淋巴結的功能。

醫學上,乳腺癌轉移後,才可能出現淋巴結腫大。將兩者顛倒過來,卻不會成立。這表示,毒素儲存的腋下淋巴結,並不會導致乳腺癌的發生。更何況,所謂的「毒素」是什麼,語焉不詳;醫學期刊上也沒有毒素引起乳腺癌的報道。

為了釐清止汗劑與乳腺癌的關係,去年8月11日美國癌症協會(ACS)還專門發表過聲明:使用止汗劑導致乳腺癌風險增加這一觀點,現有醫學文獻尚不支援。為此,美國西雅圖大學的米裡克(Mirick DK)做過詳細研究。在2002年發表在《國立癌症研究所雜誌》的論文裡,他調查813名乳腺癌婦女,並與793名正常女性對比後發現,乳腺癌的發生與止汗劑或除臭劑使用、腋下脫毛毫無關係。

止汗劑中的化學物質,是否會通過毛囊被人體吸收,引起癌症呢?

ACS表示,對腋下皮膚感染的人來說,止汗劑確有可能產生輕微刺激,但這不會成為導致乳腺癌的主要致癌物。要知道,這些物質能否到達乳腺細胞,還是個問題。

即便如此,還得警醒一句。止汗劑製造商,美國FDA、CDC、NIH都說不要那麼恐懼止汗劑,對於能否明確排除止汗劑引起癌症這種說法,卻從未明確表態過。既然止汗劑並非生活必需品,若非避免腋下汗嗒嗒的尷尬或應急之需,還是盡量少用或不用。

不管怎樣,出汗這種功能,可是相當高等的哺乳動物才特有的防熱「必殺技」。恰如進化人類學家雅布隆斯基曾在《皮膚》中寫道:「正是看上去最平淡無奇的汗,才成就今天的人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