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英仙座流星雨 極大期預估發生在8月13日

每年3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將報到,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台灣明晚到後天清晨是最佳觀測時間,每小時最多100顆流星,雖然較暗的流星可能被月光遮蓋,但每分鐘仍可看到1至2顆流星,建議民眾可選視野開闊處觀星,不需特別講究方位,也不需準備觀測器材,抬頭仰望即可看到。

8月13日,月光下的英仙座流星雨╱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每年固定出現在暑假8月13日前後的英仙座流星雨,數量多且穩定,是年度主要流星群之一。但今年逢滿月,受月光影響嚴重,只能在月光下窺看流星仙子的身影。

英仙座流星雨活躍日期為7月17日至8月24日,今年極大期預估發生在8月13日,ZHR值可達100顆左右;一般可從8月12日或13日晚上22時輻射點東昇後,一直觀察到8月13日或14日凌晨天亮前。天亮前的輻射點高度比較高,觀察條件比較好。

但由於滿月發生於8月14日凌晨2:57,極大期前後幾天整晚均受到明亮的月光影響,較暗的流星會被月光掩蓋而不可見,僅有較亮的流星可穿透月光薄紗而被人看見,使可見的流星數量降為每小時約20顆左右。

觀察流星雨很簡單,只須避開光害嚴重的城市地區,挑選附近無燈光影響、視野遼闊之處,用雙眼欣賞整個天空即可;因每顆流星出現的時間和位置並不固定也無法預測,故觀看時切勿只盯著天空某個固定的地方,以免錯失他處出現的流星。此外,可尋找樹木或建物屏蔽月亮,減少月光直射對眼睛的影響,可以多看一點點流星。另外,可利用三腳架固定數位相機或數位攝影機,對準天空、按下快門後做長時間曝光攝影,即可拍攝流星雨。一般數位相機拍攝訣竅之一是將感光度調到最高,並以延遲曝光模式拍攝,將更易捕捉流星,而不致會晃動相機使星點變形。

英仙座流星群的母彗星是109P/Swift- Tuttle(史威福-塔托彗星),繞日週期約為130年,上次回歸是1992年,是造成1990年代英仙座流星雨數量增多的主因;然而目前彗星正遠離中,流星數量也有逐年降低的趨勢。


圖為2010年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周紹孔攝於鳶峰

更多詳細圖文資料,可上[天文館網站/網路天文館/天象預報]項下取得,歡迎多加利用。(http://tamweb.tam.gov.tw/forecast/forecast.as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