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不比較,才幸福!

有一則有關金錢與幸福的故事。有一家窮人和一家富人比鄰而居。窮人家雖然沒錢,但日子過得快活,歡聲笑語不時地傳到富人家那邊去,讓富人很羨慕。富人家雖然有錢,可日子過得並不幸福,不僅時刻擔心錢財會被人盜走,而且一家人為錢的分配而鬧得矛盾重重。後來,富人認識到造成他過得不幸福的原因是錢,於是富人便在一天夜裹將家裹的錢扔到了窮人家的院裏。當第二天窮人發現天上掉下來這麼多錢時,高興壞了。可是高興只是暫時的,很快窮人就陷入了和富人一樣的痛苦之中,他家再也沒有了從前的歡聲笑語。

不比較,才幸福!

這則故事表明幸福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和別人的比較而得來的。「前面有個騎馬的,後面有個走路的,俺在中間還是騎毛驢的。」人人都有弱有強,為何一定要用弱的一面來讓自己痛苦呢?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生活境況都比我們的父輩或祖父輩好得多,可是幸福水準並沒有相應的地提高。有研究說,當住房和食物這些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後,額外的財富很少能增加人的幸福感。

正如經濟學家夏普說的:「財富的增加絕對不能保證你的幸福也隨之增加,一年賺三十萬元的人和一年有三百萬元收入的人相比,在幸福感上的差別非常小,不過許多人對此並不瞭解。

為什麼財富差距不會令幸福感有太大的區別呢?經濟學家認為,是因為經濟尺度發生了變化。

幾十年前,《巴爾的摩哲人》的編輯亨利·路易士·曼肯曾說過:「財富就是你比你妻子的妹夫多賺一百美元」。行為經濟學家說,我們越來越富有,但並沒有更幸福的部分原因是,我們老是拿自己與那些物質條件更好的人比。

經濟學家夏普說:「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可以做,那就是與那些不如你的,比你更窮、房子更小、車子更破的人相比,這樣你的幸福感就會增加。可問題是,許多人總是做相反的事,老在與比自己強的人比,所以產生很大的挫折感,出現焦慮,覺得自己不幸福。」

人的幸福感是由兩條軸線所形成的坐標系決定的,橫軸是個體歷史的時間軸,豎軸則是個體在社會階級中所處的地位。簡而言之,決定你幸福與否的,一個是跟自己比,一個是跟別人比,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便成了關鍵。有人懷念大鍋飯,有人卻慶幸趕上好時候;有人盯著金字塔的尖頂,手腳並用,快馬加鞭:有人卻知足常樂,把青壯年過得像養老。孰是孰非,並無定論,但至少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降低期望,不去比較,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