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地震「生命三角」自救法

 
地震「生命三角」自救法

專家:並非各區適用


因日本強震,如今網路上流傳一封以「生命三角」為題的地震自救法文章,但專家卻指出,此方法並非各地適用

日本宮城縣發生芮氏規模8.9強震,如今網路上流傳一封以「生命三角」為題的文章,內容主要是說明當民眾面對地震時,應立即採取「安全三角」的求生方法存活機會將最大;對此,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陳技正表示,不同地區房屋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因此「生命三角」並不是各區試用。

據了解,「生命三角」是由美國民間機構-美國國際救援小組(ARTI)隊長道格(Doug Copp)所提出,其主張的「生命三角」自救法是他利用大樓爆破時人體模型受損程度做的判斷,但目前得知他的相關地震自救法正確性仍受到多方懷疑。

↓主張「生命三角」自救法的道格發現傳統躲在堅固家具下方的民眾80%以上喪生,而躲在家具旁的「黃金三角點」區內的民眾則大多數皆能倖存。(圖/擷取自網路) 


主張「生命三角」自救法的道格發現傳統躲在堅固家具下方的民眾80%以上喪生,而使用「生命三角」的民眾則大多數皆能倖存,因此認定躲在家具旁的「黃金三角點」區內才是最安全的保命方法;但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陳技正則表示,應考慮建物的結構、形式,並不是各類型的地震都適用「生命三角」的自救方法。

陳技正指出,面對地震發生,民眾應保持冷靜,儘速到空曠處避難;由於國內新式建築都有一定的耐震度,因此若是在較高樓層,還是建議以傳統找堅固家具作掩護的方式來自救,才能降低被掉落家具砸傷的危險。


引用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3/12/91-2695904.htm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從生活中懂得生命的意義,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對父母更對孩子終身受益的,這才是我們一生最大的財富。當然,不是說孩子將來一定會怎樣怎樣,而是,知道了孩子的潛力所在,知道了應該怎樣更好的去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目標。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麼?

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

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

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前,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

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自我減壓的妙招 每天記錄5件「小幸福」

在每天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下,如何緩解壓力、放鬆自我?每天寫下5件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為自己看似發悶的生活增添色彩,也因此很多人從中找到了自我減壓的妙招。

感受幸福是一種能力

「每天寫下5件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堅持下去,發現幸福越寫越多,感到一天比一天富足充實。」在這個方法的激發下,會發現了生活中有很多幸福。

「幸福」大多有點雞皮蒜毛的事情——比如在工作中、上班時能夠偷閒瞇一會兒、某天老闆不在可以輕鬆一下,或在商店裡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睡覺睡到自然醒等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在這些小幸福上尋找快樂。

越寫幸福越多,壓力越少

「一開始比較難,總會有點湊數的事情,但慢慢就覺得容易了。」堅持每天記錄幸福!這種記錄的好處,是能讓自己忘記瑣事帶來的不快樂,算是一種自我減壓。

幸福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把標準定得低一點,快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哪怕一個笑話,也會讓人開心的。寫下來後細細回味,就覺得很開心,生活、工作上的不開心,也就拋到腦後了。

心理專家:如此減壓完全可行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羅伯特·埃蒙斯博士的研究顯示,一週表達感激5次以上,會令人更快樂、更健康、更能處理壓力。因此,一些資深心理咨詢師認為,這些做法,在心理學上是完全可行的減壓方式。

現在大多數人關注的是職位和薪水高低這些物質方面的東西,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會更多關注精神層面的滿足感,因此這些「小幸福」,正好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

快樂很簡單,就是我們對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心懷感恩。當一個人每天都不斷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安慰後,即使是一件小事,都能讓人內心的安全感加強,從而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和放鬆。

週末令人快樂,不是一種說詞而已

人們在週末會覺得快樂,主要是因為當放假時,人們覺得獲得自由,而且能夠與所喜歡的人在一起,甚至還會對自己比較有自信心。

有一篇發表在 2010年1月份的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期刊的研究,這個臨床研究招募到74位18~62歲的上班族,所有的人至少每星期工作30小時。在三個星期試驗期的每一天,研究者用呼叫器連絡受試者,早、中、晚各一次,記錄受試者當時在做什麼事;受試者當時的心情,包括:快樂、焦慮、生氣、憂鬱;也記錄他們當時身體受到壓力的影響,包括:頭痛、腸胃道失常、呼吸道疾病、或疲倦。

這一個研究團隊包括 Richard Ryam,美國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大學的心理系教授。他說,我們發現無論受試者的工作:是否有趣、薪水高低、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狀況,所有的受試者都是在週末的時候比較快樂。從星期五下班時間開始,一直到星期天晚上,甚至於到星期一早上,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比上班日來得快樂。

當研究者設法了解,為什麼週末會令人快樂,他們詢問受試者不同的問題,結果發現有一致性的回答,來解釋週末的快樂。包括︰受試者在週末的時候有自主性、他們可以決定自己想做什麼事、他們可以和他們喜歡的人在一起、還有週末讓他們覺得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人們在週末會對自己比較有自信心,是一個料想不到的結論,因為我們應該是在工作日發揮自己的長才,週末只是休息。或許,其理由可能是假日不必受到上級的挑剔。

這個研究結果支持一個理論說︰“自決” 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學上的需求,可以讓人們覺得有自主性、有自信心,而且因為可以自主決定要跟什麼人在一起,讓他們有滿意的人際關係。工作日的令人不愉快,是因為它施加外在的拘束在上班族的身上,例如時間壓力、行為規範、擔心自己小孩的照顧、還有其他種種的約束,而且上班族可能還會被迫跟他不怎麼喜歡的人在一起工作。

這個研究說明公司應該讓上班族有多一點自由、多一點假日才能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這個研究也發現週末需要上班的人,如果他在週日放假,那麼放假那幾天也是比上班日快樂;但是在週末時他們仍然是比其他的週日快樂一些。為什麼他們在週末即使是需要上班,仍然會比週日快樂?這可能是因為整個社會環境週末就是比較快樂的,所以即使他們週末也要上班,仍然會感受到外界快樂的氣氛。事實上 2009 年底,就有一篇臨床報告說,孤獨感是可以傳染的;而 2010 年初,也有一篇文章說,快樂也是會傳染的。

有些公司讓他們的職員有彈性工作時段,他們可以自行決定一個星期的上下班時間。有報告說,這些人的血壓比較低,健康狀況比較好。

上班不只讓人心情不好,一般上班族的血壓也是在星期一早上最高,也最容易得到心臟病或死亡。也許我們可以說,死神也是週末放假,星期一早上開始上班。

超級月亮釀天災? 氣候專家:沒有科學根據

昨天大陸大地震、今天日本大地震再加上今年一開始全球就強震不斷,很多民眾聯想到所謂超級月亮即將到來3月19號,在這一天地球距離月球位置是最近的,是不是因此干擾氣候,甚至引爆火山爆發以及地震,到目前為止專家仍然強調一切並沒有科學根據。
翻攝中天新聞報導:超級月亮釀天災? 氣候專家:沒有科學根據


319超級月亮-震巧合:3.10 雲南 5.8級地震、3.11 日本 8.9級地震、2.22 紐西蘭 6.39級地震,不過氣候專家表示,目前並沒有科學根據指出月亮會引發天災。

別讓你的父母感到孤獨,記得常回家看看!

老年人是幸福還是不幸福呢?老年人的子女是孝順還是不孝順呢?說子女不孝順嗎?老年人吃的穿的用的子女都已準備齊全了;說他們孝順嗎?做兒女的卻不理解老年人是單純的想見見兒女孫子們的心。

父母什麼都不缺、缺的是兒女的溫暖、人到老年就是希望兒孫子女能夠在他身邊,有空能多和他們聊聊、看看他們。那怕是一會兒〜老年人也是開心快樂的。


我認為兒女們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相隔遠近,即使子女物質上在怎麼樣關心,年邁的父母還是呆在空蕩蕩的家裡,這能說老年人是幸福的嗎?

我承認:現在的社會人們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來打拚面臨著生存的壓力和挑戰,老年人為了減輕子女的壓力和負擔,主動提出要去養老院,其實更希望兒女在身邊的。

假如子女能常陪著嘮叨嘮叨,生活在兒女慈孝和睦家庭裏,哪個父母會願意去一個陌生的環境過生活?古人曰:子欲養而親不待,試問...為什麼我們現在不在有條件的時候為父母多做點力所能及的讓老年人快樂的事呢?

話說回來,確實有些獨生子女夫妻因有其他原因而無法照顧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而老年人又不能不顧,這時子女就應該考慮什麼樣的方式能讓老年人幸福快樂的安度晚年,關鍵是看做子女的有沒有一顆愛父母讓父母享受更多兒女愛的心。兒女抱著父母的老年生活更充實多彩的希望,而把他們送到條件好的養老院並且經常看望他們,多用點時間和他們聊聊工作和家庭的開心事,就算不把他們留在家裡也一樣是孝順。


隨著養老院設施提高和完善,對養老服務的提高職業的認可,而改變了把老年人送養老院就是子女不孝的看法。問題的關鍵是:無論是家還是養老院、做子女的都要時時刻刻把老年人放在心讓愛著他們想著他們、體貼、關愛牽掛著他們,真正的孝心是由內心發出來的,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人都有老的時候...常言道:為年別閒白頭翁、鮮花能開幾年紅...人人都會變老、變得反應遲緩行動不便的那一天,作為子女善侍你的老年人,相對也是等於善待你自己,你所做的一切你自巳的兒女會“孝”仿的……

願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幸福快樂!願天下為人兒女、子孫孝順好心有好報心想事成!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烹煮過的蕃茄有益健康

美國研究人員建議:多吃煮熟的蕃茄可以防癌,還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美國食品營養中心」研究人員說,蕃茄裡的茄紅素經過烹調或加工之後,對於防癌、避免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的效果更好。研究人員因此希望大家把蕃茄當成每日蔬果攝取的重要來源,多多食用。〈資訊來源:中廣新聞報導〉




蕃茄之蕃茄紅素為防癌物質

蕃茄中含胡蘿蔔素量並不多,但其中所含的蕃茄紅素(是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多重生物效應,如有抗氧化、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和凋謝,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作用及分裂等。內含的維他命A、B、C、E(果色愈紅含量愈多),與蕃茄紅素一起作用時,能抑制自由基對細胞染色體基因的損壞。1999年美國統計:多吃蕃茄的人,平均罹癌率可降低四成;據台大醫學院生化所研究,多吃蕃茄可以大幅減少攝護腺癌、胃癌、腸癌、卵巢癌、子宮頸癌、乳癌的發生率。蕃茄中含有葉酸,可抑制細胞訊號傳遞,而不易分裂繁殖。蕃茄纖維素含量中等,可促進腸蠕動;維他命A功效為抗皮膚老化及老人斑。〈資訊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

蕃茄為養生聖品

蕃茄含有榖胱甘肽,可維護細胞正常代謝,抑制酪氨酸梅的活性,可促進皮膚、內臟色素減退或消炎,預防老人斑及衰老、增強胃酸(胃酸過多者可少吃),及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人若在飯前吃易感覺飽,能減少其他食物進食數量,一般飯時或飯後吃可助消化吸收。蕃茄內含有檸檬酸和蘋果酸,能分解體內脂肪以減肥。罹患口腔炎者,或口乾舌燥、黏膜病變等,吃一些蕃茄或蕃茄汁對黏膜組織有所幫助。因含酚酸(Phenalic Acids),中和亞硝酸鹽致癌物質,產生去除致癌因子或酸鹼平衡。服藥或藥物治療時,損耗體內維他命及礦物質,可藉此調節或補充,是老少咸宜的食物。老人宜少生食,以防腸蠕動慢不消化。


蕃茄炒蛋做法

蕃茄炒蛋雖然不是主菜,但確實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看似簡單,人人都會做的蕃茄炒蛋,其實也是需要懂點訣竅及步驟的。包括如何炒出軟嫩的滑蛋,蕃茄與汁液的調配,以及最後如何將蕃茄與炒蛋融為一體,釋放出純正原始的好滋味。

一、材料:蕃茄3顆、蛋4顆、蔥。

二、調味料:鹽巴、冰糖少許。

三、做法:

1、蕃茄切片後再切為細塊,蔥切段,蛋汁加點水用力打勻到起泡沫。

2、熱鍋後加油再倒入蛋汁。炒蛋的時候,把已熟的蛋皮用鏟子同方向翻起後放下,讓未熟的蛋汁繼續翻炒,動作須快一點,就可炒出滑蛋的效果。最後用碗盛起備用。(蛋汁不必等到全熟就可盛起了;保持嫩度)

3、再放些油(原鍋內有剩油可續用),蔥白爆香後加入蕃茄續炒,若蕃茄本身汁較少可加一點水、加少許冰糖,炒幾下使蕃茄出汁後蓋上蓋子,中火悶一下(約3分鐘;湯汁不要全收乾了)。

4、最後加入剩餘蔥段以及尚未全熟的蛋皮、鹽巴翻炒幾下,就是一盤香甜可口的蕃茄炒蛋了!

蕃茄炒蛋的秘笈

1、雞蛋和蕃茄的比例是個關鍵,個人偏向1:1、5。蕃茄少了,吃起來會感覺味道不足;蕃茄多了會太酸、湯水太多。

2、蛋要炒嫩的秘訣是油多放一點,以及在蛋汁中加了點水後用力打勻到起泡。

3、蛋汁要延著油和鍋壁的邊緣大量倒入,不可倒在油鍋中央。入鍋後要立即用鏟子快速攪動,讓被已經成形的蛋炒塊中的蛋汁不斷流出來,從而讓所有蛋皮都吸足油脂就會很滑嫩。

4、如果蕃茄不夠,可以在翻炒時加入些許蕃茄醬增味也是好方法之一!

5、最後出鍋前再加鹽,正可牽動蕃茄釋放的純正原始好滋味!不需要再加其他調味料,否則反而失去了蕃茄炒蛋的原味。

被愛,也讓愛你的妻子感受到愛

怎樣讓你的妻子感受到你的愛?其實很簡單,在生活製造小小的浪漫,為她創造一點小驚喜,給她個溫暖的懷抱......


擁抱你的妻子:女人喜歡溫暖的懷抱,你的擁抱告訴她你是多麼的在乎她,擁抱不需要任何理由。

時不時的對她說愛:女人知道你是愛她的,但說出這些話會讓她感覺愛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抽時間呆在家裡:做做家務陪陪孩子,不要等你妻子把所有的家務都做完。起床做做早餐來表明你是多在乎這這個家。

瞭解她的願望:如果你想要給你妻子她想要的東西,那麼你應該知道她到底想要什麼,給她一個機會來分享她的希望和願望,作為夫妻的奮鬥目標,朝著她的願望去奮鬥,這表明了她是深深的被愛著。

紀念日:這些細節意義重大。許多男人都記不住的東西,但請你一定要記住你們的紀念日,記住能帶給她驚喜的事物。

偶爾製造些浪漫:這是很簡單且很有價值的行為,在浴室點上精油蠟燭;在晚餐時給她一點驚喜,用你擅長的方式行事。

遇到困難時聽聽她的解決方法:你和你的妻子是一個團隊,你得讓她的才能有用武之地,男人總是遇事時愛統領全局,這讓你妻子覺得她毫無用處,有時也需聽聽她的建議並向她學習。

有小孩未就業 憂鬱威脅高

台灣的憂鬱症盛行率很高,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為男性兩倍,「有小孩,未就業」的婦女較「有職業生涯」婦女,憂鬱程度較高。原因包括面對傳統規範的約束、挑戰,生活中較缺乏自我實踐與自我肯定的來源。癌症、愛滋病和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人類三大疾病殺手,其中以憂鬱症在社會成本的支出上牽連最廣。有專家預言,將來會有全球性的憂鬱狂潮出現。

而「有小孩,未就業」的婦女較易罹患憂鬱症,母親患有憂鬱症,小孩成年後也易出現心理不適應及精神疾病困擾。


臨床與學術界皆認為,憂鬱主要是生理失衡與社會心理壓力交互影響。在生理失衡方面,自應求助於醫師治療。在心理方面,要學會勇敢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情緒的改變會引起荷爾蒙改變。心理學研究顯示,正面思考的人不論薪資與健康,都比負面思考的人好。

正面思考是指當遇到挑戰或挫折時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正面迎接挑戰。負面思考是一遇挫折就被負面情緒打敗,責怪自己、環境,最後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

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顯示,出現憂鬱症狀愈嚴重的母親,對小孩也愈冷淡;而小孩在學校,也會對人、事、物愈加不關心。那是因為愈鬱卒的母親,愈無法將她的感情調控能力,潛移默化給小孩。

感情調控能力是社會競爭力的重要成分,及早發覺母親的鬱卒情形,協助及早就醫治療,對孩子與母親都有幫助。解決婦女「有小孩,未就業」的問題,協助就業是減少憂鬱症最有效的手段。

而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70%的婦女在生產過後都會面臨沮喪、憂鬱等情緒,媽媽們可以帶著小孩在戶外運動,一方面紓解產後的身心壓力,一方面也可以健身,加速恢復到產前的身材。

憂鬱威脅 有小孩未就業婦女較高更新日期:2011/03/05 04:11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下週二為婦女節,研究顯示,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為男性的兩倍,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將女性分為四組,結果發現,「有小孩,未就業」的婦女,相較「有職業生涯」的其他婦女,憂鬱威脅程度較高。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工師董秀珠指出,不同文化、國度與種族,女性罹患輕度憂鬱的比率幾乎全為男性的兩倍,臨床與學術界皆認為,憂鬱主要是生理失衡與社會心理壓力交互影響。

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楊連謙針對門診一百廿位婦女,分成「有小孩、有就業」、「有小孩、未就業」、「沒有小孩、有就業」及「沒有小孩、未就業」等四組進行婚姻生活調查研究。

董秀珠說,研究以憂鬱量表了解憂鬱程度,並根據四組得出常模,結果發現「有小孩、未就業」的婦女,憂鬱程度不僅超過常模,也高於其他三組。

董秀珠分析,有小孩、未就業的婦女,可能因為直接面對傳統規範的約束、挑戰,容易有較高程度的憂鬱威脅,生活中較缺乏自我實踐與自我肯定來源的婦女,也容易感知較高程度的憂鬱。

董秀珠說,有小孩未就業的婦女,常覺得在婚姻關係中不被重視而罹患憂鬱症,如何自我定位,找到生活的價值相當重要。研究也發現,若小孩的母親患有憂鬱症,相較其他小孩,更易在成年期後出現心理不適應及精神疾病困擾。

董秀珠強調,婦女有較強的自我勝任感,相信終究會克服困難的信念,面對困境時採取主動性、溝通性的因應,縱使面臨壓力與困難,也較少會受到憂鬱的威脅。

空腹不要喝醋飲料

近年來大家除了想要透過食物得到飽足美味的享受之外,更希望透過食物能讓身體更加健康有元氣,普遍認同吃醋的好處多多,因此市面上流通各式各樣的食用醋或醋飲料產品。


飲醋保健功效知多少?

從營養學的角度上來看,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和有機酸。醋酸有利於糖和脂肪充分轉化為能量,防止體內脂肪過多堆積,還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有機酸則有利於維持人體內環境酸鹼度的平衡和穩定,使各種代謝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進行。

事實上,日本的相關研究報告證實,長期飲用天然發酵醋,能使人體酸鹼值維持弱酸狀態,使人體病毒不易上身,免疫力也無形中增強。

因為醋可使食物中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化學結構變得穩定,不易因烹煮而破壞,從而保證食品中的銅、鋅、鉻等微量元素的溶解和吸收。因此,有人說醋飲料可以將水果中的各種維生素、無機鹽和其他微量元素較完整地保留下來,這是有道理的。

當飲料喝的水果醋,種類很多包括檸檬、蘋果、梅子、番茄、楊桃、鳳梨、蘆薈等十幾種不同口味,天氣熱的時候,比起果汁、碳酸飲料,來一杯水果醋也是不錯的選擇。

空腹不要喝醋飲料

醋飲料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用它治病,尤其是治療病毒性肝炎、高血壓、降低膽固醇的科學根據不足,國內外也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實驗。用醋飲料來減肥也無任何科學依據。長期喝醋飲料能腐蝕牙齒使之脫鈣,應在喝後用水漱口。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喝醋飲料。醋飲料是酸性物質,不宜長期食用,食用過量會影響人體的酸鹼平衡,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者,甚至會引起酸中毒。

即使一個人的胃腸十分健康,也最好不要在空腹情況下喝醋飲料,因為它會刺激分泌過多胃酸,傷害胃壁。因此,在喝醋飲料前最好先吃些點心,或在飯後一小時喝點醋飲料,這樣就能達到幫助消化的效果。

另外,就算吃了一些東西,也不能毫無控制地喝醋飲料。每天的標準最多是2-3杯醋飲料。如果超過這個要求,就會對胃腸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對那些胃壁過薄、胃酸分泌過多和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來說,更要謹慎飲用醋飲料。

美小兒科期刊:幼兒發燒最後一招才吃藥


量體溫

美小兒科期刊:幼兒發燒最後一招才吃藥
更新日期:"2011/03/01 14:35"

美國最新的小兒科醫學研究指出,幼兒一發燒立即服退燒藥,是錯誤觀念,其實最後一招才是服藥。

針對幼兒發燒問題,最新一期美國小兒科醫學期刊指出,很多人以為發燒會燒壞腦子,所以趕快給孩子服藥,其實這是錯誤觀念。文章說,發燒本身不會傷害孩子,甚至可以說,發燒是有幫助的,因為那會傳遞訊息給身體其他部門,讓身體製造更多白血球,以避免感染。也就是說,一旦發燒,細菌或病毒就不容易侵入人體,孩子反倒可以康復的較快。

根據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研究顯示,孩子發燒到37.7度時,有四分之一的父母給孩子服退燒藥,其中八成五會把孩子從睡夢中喚醒服藥。

研究指出,如果是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到38度時,應該服藥;如果是三到六個月大的嬰兒,發燒到38.3 度時,就該服藥;如果是六個月以上的嬰兒,發燒在39.4度以下,父母不必擔心。當然,如果同時出現其他症狀,例如拉肚子或嘔吐,又另當別論,應該趕快看醫生。(責任編輯:陶泰山)

年齡與幸福婚姻的奇妙關係

在婚姻中,丈夫比妻子大4歲以上才算男比女大。對於男女年齡的差異,人們已經變得寬容了許多。如今,男性比女性大4—8歲似乎能讓不少人心平氣和地接受,只是年齡差距超過10歲以上,仍會遭到非議。但在國內外許多心理學者看來,這類婚姻非常幸福,也較為穩固。

歐洲科學家們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年齡是影響婚姻穩定的一個關鍵砝碼。英國巴斯大學伊曼紐爾弗拉尼耶博士對1534對情侶進行了一項追蹤調查,結果顯示,能強有力維繫婚姻的最佳情侶模式是男女雙方均受過高等教育且無離異史,同時男方比女方年長5歲以上。研究者稱,妻子比丈夫小5歲以上是最不容易產生矛盾的年齡組合,他們的離婚率為其他婚姻的1/6。


另外,一項維也納大學的研究發現,若丈夫比妻子大4—6歲,生育的子女最多;而丈夫比妻子大15歲,雖然生育子女數量不多,但婚姻生活最美滿。

這類婚姻的三大幸福點,成了家庭穩固的支柱。第一個幸福點,滿足女性「三位一體」的願望。通常,女性夢想的白馬王子兼具爸爸的成熟、兄長的呵護和朋友的活力。而丈夫年齡大,心理更成熟,感情給予更自如。第二個幸福點,年長的丈夫通常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減少了因經濟而發生糾紛的幾率。第三個幸福點,家庭競爭少。丈夫年長,女性自然會生發出依靠感和服從感,減少夫妻間權利的競爭,摩擦隨之減少。

如果說到這類婚姻的劣勢,一般而言,男性的平均壽命本來就比女性短,如果丈夫再比妻子大很多,那麼有可能最終會是丈夫撒手人寰,妻子獨守孤單。

女大男小也幸福

俗話說「娶某大姐坐金交椅」,但姐弟戀依然是婚戀地圖上一道少不了的風景線。

其實一些姐弟戀的家庭也很幸福,有的男性雖然年齡小,但心理年齡很成熟,而其妻子雖然年齡大些,但心理年齡卻還像個妙齡少女。這樣的家庭,從心理上來說,就跟男大女小的家庭模式類似。

另外一些姐弟戀家庭,則是丈夫都具有類似的氣質特徵,即男性不太獨立,想繼續尋找被母親呵護的感覺。對於這樣的家庭,往往會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女性衰老得更快,而男性還在旺盛之年,容易使家庭不穩固。其次,年齡具有社會意義,在約定俗成的社會評價中,姐弟戀容易讓人不解和非議,或者貶損男性「不男人」,或者說女性「老牛吃嫩草」等等,這些外部言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家庭的圍牆造成衝擊。

男女同齡好溝通

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妻子蜜雪兒年齡相差3歲,17年的幸福婚姻足以將他們劃入「理想情侶」的行列。同齡戀,並非我們理解的狹義的同歲,而是雙方年齡大同小異,基本屬於同一代人。男女同齡是男性與女性同歲或男性比女性大3歲以下。可以這麼說,在現代人的觀念中,這種婚戀模式無疑是最理想的。

同齡戀的基礎在於愛戀雙方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協調一致,這種婚姻最具可持續發展性,具有六大好處。一是易於建立親密關係。二是互動頻繁。三是同步成長。四是需求一致。五是親友支持。六是平等自信。總之,同齡戀人之間的社會經驗相似,遇到生活問題時往往容易同心同德,而長期磨合更會使雙方思維並軌,心有靈犀,形成共同的認知模式。

「雖然男女同齡有諸多優點,但也恰恰因為平等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同齡夫妻間容易因太講平等而形成權利競爭,可能經常會為了「誰說了算」而爭鬥不休。

性格越像越恩愛

以上三種婚姻模式都有優有劣,年齡的確在婚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真正決定婚姻穩定與否的並非年齡。首先,英文中的「LOVE」是由一句拉丁文壓縮而來,這句拉丁文是「愛是對他人生命持久的關注」。這就道出了夫妻之愛的真諦,那就是只愛伴侶本身,而不是關注外在的條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高不是問題,年齡不是問題,長相不是問題」。外在條件要求越少,愛情越穩固。

其次,研究顯示,性格越相近愛情越穩固。人們經常所說的夫妻之間互補是指,自己想擁有但沒有,而配偶卻具備,這是一種欣賞,而並非性格南轅北轍。

最後,要具有同一性。一是,結婚後,就要有與對方融為一體的觀念;二是,受教育程度和人生價值觀要相當。這些才是決定婚姻穩定與否的內在因素。

了解奢侈稅 最快7月1日上路

奢侈稅最快7月1日上路。財政部昨首度邀集相關單位舉行公聽會,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奢侈稅7月勢在必行,強調打擊對象非常少,而對營建業「極短期」內會有影響,但長期是有正面助益,預計此案於3月底前可報立法院。至於是否回溯課稅?張盛和表示,目前還未決定。


奢侈稅的具體內容昨也首度曝光,除了持有2年內之非自用住宅及房屋及土地將課10%-15%稅率外,被列入課稅範圍的奢侈品包括價值300萬元以上的汽車、遊艇、私人飛機等,還有50萬元以上的傢俱、龜殼、玳瑁、象牙、毛皮及其製品,另外連入會費達50萬元以上如俱樂部、高爾夫球證等高額消費,銷售時都會被課10%稅率。據了解,根據財政部在會中提出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初步方案」,預估符合不動產加稅的件數,房屋1年約2萬餘件,土地約4萬餘件,估計1年稅

收可多129億元;至於奢侈貨物如汽車、飛機及皮草等,1年件數約1.5萬件,增加稅收22億元,加上50萬元以上入會費約350件,總計1年可增稅收151億元。

奢侈稅 增訂「豁免條款」

更新日期:2011/03/05 09:55 記者陳乃綾、賴昭穎/台北報導

為避免奢侈稅「錯殺無辜」,財政部將增訂「豁免條款」,只要認定沒有炒作性質的不動產買賣,都不會被課到奢侈稅;不過只要被查到逃漏奢侈稅,最重會被罰三倍。

此外,財政部傾向,把奢侈稅實施前買進的不動產,納入奢侈稅的課徵對象。舉例來說,如果奢侈稅7月1日實施,民眾在今年1月花1,500萬元買進一間非自用住宅,今年10月以3,000萬元賣掉,由於持有時間未滿一年,必須繳交225萬元的奢侈稅(1,500X15%)。

財政部昨(4)日邀集各地國稅局、法規會主管等人員,逐條討論「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俗稱奢侈稅)草案,從昨天上午開到傍晚,這場馬拉松會議時間長達九小時。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草案中將增加豁免條款,只要是「合理、常態、非自願性」的不動產移轉,都可豁免。財政部採個案認定,張盛和說:「絕對不會傷及無辜。」 全案最快下周報行政院審查,新法將全國適用,包括中南部地區,不因價格高低而有差別。

外界關切「溯及既往」的問題,官員表示,課徵範圍「回溯」到奢侈稅上路前買進的房子,才能有效打擊投機客,不過,後遺症是投資客為了避免被課稅,可能會在法律生效前(目前規劃7月上路)大量「出清存貨」,造成房市異常波動。

張盛和指出,所謂不溯及既往是不對新法生效前的交易行為課稅,但持有期間計算當然是溯及新法實施前。此外,官員指出,賣給政府的不動產、不課土地增值稅的不動產、尚未被徵收前移轉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因贈與或繼承取得、農地、被法拍等這類不動產交易,確定都不會被課到奢侈稅。

但豁免條款可不包括賠錢賣者。張盛和解釋,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是「銷售稅」概念,而非「所得稅」,因此不管屋主轉手買賣是否賺錢,都要課稅。

財部:逃漏奢侈稅 最高罰3倍
更新日期:2011/03/05 03:05 中國時報【沈婉玉/台北報導】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昨日指出,奢侈稅沒有是否溯及既往問題,只要通過實施後賣出非自用住宅且持有年限不到兩年,都要課奢侈稅;同時也沒有落日或停徵條款,對意圖逃漏奢侈稅或借人頭者,最高要加罰稅額的三倍罰款。不過,農地買賣確定不納入奢侈稅課徵範圍內。

在府院高度關切壓力下,財政部昨日邀各稽徵機關研商,歷經九個多小時馬拉松式研商,確定奢侈稅條文。

財政部舉例說,若奢侈稅在今年七月正式上路,投資客在今年一月買房,年底時以五千萬元賣出,就會因賣出持有未滿一年不動產,要依成交價的十五%,繳七五○萬元的奢侈稅。如果假借人頭、或短報成交金額被查獲,最高要加罰稅額的三倍,連補帶罰高達三千萬元,恐怕投資將會血本無歸。

張盛和表示,未來一旦奢侈稅立法通過,短期買賣非自住不動產就要主動誠實申報奢侈稅,逃漏稅或短報最高罰稅額的三倍。,因為「打擊面小」,查稅沒問題。

張盛和指出,為維護租稅公平,並參考學者及工商團體意見,只要是合理、常態或非自願的交易都會被排除,例如賣出繼承的房屋、房子被法拍,建商推案,預售屋轉賣、換屋賣舊宅等,都不會被課稅。為避免疏漏並保留彈性,排除條款增列「其他經財政部核准」項目,「絕對不會傷及無辜」。

張盛和表示,包括商辦、建築空地、店面等,只要是非自用房地與建地,都在課稅範圍內,農地買賣與預售屋買賣本來就不包括在內。

初春寵物開始換毛,留心寵物衛生狀況

春天氣溫漸漸回暖,寵物也進入換毛季節。在寵物們給主人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寵物衛生,避免主人也感染上疾病。


小狗被咬也要補打疫苗

人畜共處很容易感染上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即狂犬病。雖然健康完整的皮膚,狂犬病是不能侵入的,但當皮膚出現傷口,哪怕是察覺不到的小傷口或黏膜接觸狂犬病毒就有感染的危險。

由於目前對狂犬病仍無特效治療方法,當主人不慎被寵物咬傷後,應在第一時間打疫苗。但小狗或小貓之間追逐、撕打發生咬傷事件時,人們很少想到要給寵物補打疫苗。根據國外資料統計,被咬傷的寵物患狂犬病的幾率比平時至少增加一倍。

小心與寵物共染跳蚤

春季天氣潮濕溫暖,貓、狗等寵物身上的皮毛是跳蚤等最好的寄生場所。即使是終日關在家中的貓狗,95%以上都會長出跳蚤等寄生蟲,並有可能傳染給親密接觸的主人。此外,寵物會引起人類的皮膚問題還包括貓狗疥蟲感染、跳蚤叮咬、壁蝨叮咬、恙蟲皮膚炎、寵物毛屑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等。因此,主人一定要保持寵物皮毛清潔,定期在家中消毒,和寵物嬉戲後要及時洗手。如果主人發現寵物有瘙癢等皮膚病症狀時,需及時治療,避免傳染擴大。

哮喘兒童應遠離換毛小狗

寵物即將進入春季換毛時節。厚實的冬季毛脫落,也給不少主人、尤其是兒童帶來呼吸道疾病的苦惱。寵物雖然可愛,卻成為繼有過敏史和家族哮喘遺傳史之後,導致兒童哮喘的第三大誘因。

因為兒童免疫功能低下,吸入極少量的皮屑或毛髮就可能引起哮喘病。有的小朋友雖然沒有過敏體質,但身上粘著的寵物皮毛帶到幼兒園、小學等兒童集中的地方,也容易相互傳染。所以平時應多留心家中寵物的皮膚狀況,兒童與換毛小狗不要太過親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