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立冬要吃什麼?冬令進補看個人體質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而從養生角度看,立冬過後是進補的最佳時機,但中醫師提醒大家,進補也要根據自身體質,有針對性地調理飲食。

薑母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這些都是最具台灣代表性的補品。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初冬進補雖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要注意幾個原則,不可盲目進補。

依據中藥材的屬性可以分為溫補、平補和涼補三種,在大口吃下藥膳之前可得評估自己的體質。首先,初冬進補要因人而異,比如寒性體質的人(比如冬天怕冷、四肢容易冰涼、平時吃了寒涼食品容易拉肚子的人)適合吃些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進補;而燥熱體質的人(比如經常大便秘結、口乾舌燥、易上火的人)上述進補反而太補了,建議要“平常補”。另外,烹煮時加入蔬果可降低補品燥性,但要選擇對味又能與補品屬性平衡的種類。

其次,中醫對於進補還有「虛不受補」的原則,也就是說,太累時不吃補品!現代人習慣熬夜,虛火情況變多,身體一虛就更想進補,但這時進補卻反而會更糟,加重負擔,建議太勞累時不要進補,應清淡飲食。否則容易喉嚨痛、聲音沙啞,這時就要多喝水。

1.薑母鴨

進補選鴨比雞好,可加「高麗菜」降低補品燥性。

薑母鴨是台灣補品中最適合拿來當做平常用的料理,因為在中醫理論中,鴨肉的補性比雞肉好,而鴨肉又屬水;雞肉屬土;腎也屬水,剛好冬季需補腎氣,以鴨來做為冬季進補的材料比雞適合,像是當做轉骨方使用時,燉鴨也比燉雞好。不過提醒你,鴨肉也較「毒」,意思是皮膚敏感的人吃了鴨肉會有紅癢燥的情況,所以不建議常吃。


2.麻油雞、燒酒雞

慢性病少碰燒酒雞,可加「金桔」降低補品燥性。

麻油雞和燒酒雞在食補當中是屬於同一類的,在材料中都有放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暖手腳。其中,麻油雞因有麻油,具潤腸作用,每周吃1碗可調理腸胃,天冷時吃可暖肚子、暖手腳。不過燒酒雞和麻油雞非常不適合慢性病患者吃,因為過於燥熱,容易發病。

3.羊肉爐

羊肉爐適虛寒者,可加「白蘿蔔」降低補品燥性。

如果只是偶爾吃補品,而不是每周或天天都吃補的人,可以選擇羊肉爐,因為羊肉在中醫理論中又比鴨肉更補,傳統上只有身體非常虛的人才吃。相較於薑母鴨和燒酒雞,羊肉爐是3種補品中最燥熱的,其中的當歸、薑、羊肉都可能讓原本體質就偏燥的現代人,更容易有口乾舌燥的情況。若是有身體虛寒、常常在冬天肚子冷痛、手腳冰涼、面色蒼白的人,可每1到2周吃一次羊肉爐。

去燥飲品搭配喝

吃補品時多加青菜都可讓整鍋湯品的燥性減低,每次每人最多1飯碗就好,萬一吃多了,可喝以下的去燥茶飲,可養陰生津,減低吃太多補品對身體的傷害。

1.烏梅汁:烏梅味酸、助消化,對於吃太多燥熱補品的人來說,可解口中油膩感,降低胃脹感。

2.蜂蜜檸檬茶:蜂蜜可潤腸,減低上火而可能造成便秘的情況;檸檬味酸可生津。建議喝溫涼品。

3.柳橙汁或果菜汁:果汁、蔬菜汁可收斂養陰,但不建議喝冰的,喝溫涼品較好。

總而言之,初冬吃藥膳進補之前,最好請中醫師評估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陽虛補陽、陰虛補陰、氣虛補氣、血虛補血,切忌盲目亂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