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讓愛回歸正軌,幼小心靈不再飄忽

孩子的心就像稚嫩的花瓣,生活中在成人眼裡感覺沒什麼的遭遇,卻容易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如果不及時撫平,往往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導致孩子成人後出現精神障礙。要幫助孩子淡化創傷的記憶,忘掉不愉快的經歷,需要家長的愛心和專家的幫助。


如何幫助心靈受傷的孩子平安度過心理危機呢?首先要防患於未然,多給孩子一些保護,避免他們受到恐怖場面的刺激。人們常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孩子的害怕心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與大人交流並對外部世界認識、思考的過程中出現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沒有對什麼都不害怕、無所畏懼的人。年幼的孩子,受到恐嚇特別容易害怕。孩子受到驚嚇,往往容易形成膽怯、畏縮不前的性格,從而導致不健康心理。為此,對孩子的害怕,大人必須弄清原因,具體對待,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疏導。一般說,孩子的心靈創傷多半是由於恐嚇造成的。

如果孩子不幸受到了心靈傷害,家長就要及時地給與關心和幫助。多接近他們,多撫摸他們,讓孩子有安全感。要幫助孩子淡化創傷記憶,盡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在為孩子的心靈療傷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儘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想辦法讓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做他們特別喜歡做的事情,使他們逐漸忘掉那件可怕的事情。另外,不要在孩子面前再說起恐怖事件,一些家長也被當時的遭遇嚇壞了,常無意中就議論起過去的事情,這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並且慢慢強化創傷記憶。如果孩子主動說起他們的精神緊張狀態,家長要盡力放鬆心情,用通俗的語言給孩子一個適當的解釋。

其實,除了遭遇一些令人恐怖或者慘痛的事,孩子受到心靈傷害多數情況是家長無意之中造成的。當孩子不聽話或違背了家長的意願時,許多家長會用不正確的方法糾正孩子的行為,卻用恐嚇的方法使孩子聽話。例如:「再鬧讓虎姑婆抓走」、「不聽話就扔到屋子外面去」等等。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孩子無理取鬧,父親說:「你哭吧,虎姑婆來了。」孩子四處看看,雖然有些害怕,但還是哭。父親又說:「你再哭,警察來人抓你了!」孩子哭得更厲害了。這時母親走過來做一個打針的姿勢說:「你再哭就 叫護士阿姨給你打針。」孩子抖成一團,漸漸地不哭了——暈過去了。

可見,這種做法是十分有害的。目前,類似這種情況在家庭教育中屢見不鮮。孩子最相信的人是家長,他們受到家長的恐嚇後,只知道害怕,而不知道為什麼害怕,這種害怕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極為不利,而且使他們對外界產生錯誤認識。從心理學角度講,家長恐嚇孩子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孩子目睹可怕事情的影響。事實上任何東西一經歪曲形象後都可以用來恐嚇無知的孩子。恐嚇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孩子哭鬧時,大人應該耐心、溫和地勸解,緩和地撫平孩子的激動情緒,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對大人提出的新問題產生興趣,從而自然地停止哭鬧。至於孩子睡眠、吃飯、穿衣等常常不配合家長的問題,家長要用講故事、表揚、鼓勵等方式啟發誘導孩子積極響應家長的要求,切忌使用恐嚇的方法。

一旦孩子已經產生了對某種情況的害怕心理,家長要及早停止讓孩子再受這方面的刺激,並通過實際示範和讓孩子實際觀察、對孩子進行耐心的啟發或鼓勵等途徑消除孩子的心理陰影。

孩子因為受到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威脅、壓力而無力對付時,也會產生害怕。幼兒園大班孩子往往出現此類問題。例如,遲到了不敢進幼兒園,受過壞人威脅後不敢出門,怕危險而不敢過馬路等等。這時出現的害怕心理是難以消除的,除了給孩子講道理還應該教給孩子克服那些威脅和壓力的方法。比如當孩子害怕壞人的威脅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壞人都怕好人,如果遇到危險就大聲呼救。家長一定讓孩子相信,對於確實危險的事情或孩子難以適應的突然驚嚇等,家長會及時給予保護。孩子害怕過馬路,那就教會他們安全過馬路的辦法:按照紅綠燈的提示,走斑馬線。

孩子心靈上留下陰影,行為難免出現一些偏差,家長一定切記,孩子這時候最需要的是關愛和幫助。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家長都不要把孩子斥責為「膽小鬼」、「壞寶寶」,斥責不但不能使孩子變好,反而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可以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從家長的愛護下,被家長「誇」出來的。掃除孩子心靈上的陰影,就要儘量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而一旦發現孩子心靈受到了創傷,那就盡快尋求專業的幫助,用愛為孩子的心靈療傷。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恐嚇孩子,這樣才有助於幫助孩子消除來自客觀環境的某些威脅和精神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