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發現孩子細膩情感

幼兒時期是大腦細胞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孩子的情感發育關鍵時期。此時,情感活動伴隨著孩子的生活而存在。但是,由於孩子身心發育不健全,情感比較外顯,孩子之間總是容易吵嘴打鬧。德國現代心理學家卡爾·赫希特認為,早期教育中,對孩子感情的培養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在這一時期應該加強培養孩子細膩的情感。具體來說,要從下面幾點做起:


一、關注孩子的感情

年幼的孩子,他們的情緒往往是不穩定的,經常會波動,父母要關注孩子情感的微妙變化。
例如,在玩具被別人弄壞時,小朋友經常會以吵架、哭鬧、生氣等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對於這種情況,有的家長會不予理睬、漠然視之,這就會傷害兒童的情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可以這樣詢問孩子:「他把你的玩具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是嗎?」「我知道你很喜歡這件玩具,但是,他也不是故意的,他也覺得很難過呢!」

「你能原諒他嗎?雖然你也很難過。」

「要不我們想辦法把玩具修理一下,怎麼樣?」

總之,父母應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訓斥;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冷漠,以引導幼兒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感。

二、理解孩子的情感

孩子與成人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情感,比如憤怒、傷心、喜悅、激動等,而且,孩子由於不會掩飾自己的情感,往往會表現得更加真實和強烈。

例如,有些家長的做法往往是制止和呵斥孩子的情感。「我最討厭動不動就哭的孩子!」「這種事情有什麼好笑的,真傻!」家長否定性的語言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沒有一點好處。

事實上,父母不僅要注意到孩子的各種情感,而且要向孩子表示你能夠理解他的情感,讓孩子的情緒能夠得到共鳴。

比如,對於憤怒的孩子,如果父母平靜地告訴孩子,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一會就會過去的,這也許可以幫助孩子冷靜下來,但是,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情感體驗有問題,從而失去判斷自己情感的能力。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可能會憤怒,遇到這種情況時,心裡會非常不好受,但是,我們可以尋找合適的表達方式或者發洩方式,比如大聲說話,外出散步等,但不可做傷害他人的行為。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有點波動,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三、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的感情都是豐富的,也是極其不穩定的,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太明白自己的情感之源。作為父母,應該向孩子說明,一個人的感情是重要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主動地積極地向孩子談論情感問題。

比如,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明天,媽媽第一天到新公司上班,我覺得很緊張,我一會出去散步放鬆一下。」這樣,孩子就明白了,在緊張的情況下,可以用散步的方式來放鬆,這就等於教給孩子一種積極的緩解緊張的方法。

當然,父母不僅要與孩子討論關於情感的體驗,而且要讓孩子知道,消極的感情也是一種正常的體驗,比如,生氣、憤怒、緊張、沮喪、擔憂……父母要善於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消極的情緒。

四、發展孩子的社會性情感

社會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道德感指一個人對自己或者他人的思想動機、言論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行為準則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比如,自己做了好事就覺得非常高興,別人做了有害他人的事情,就覺得非常氣憤等。

美感是根據一定美的標準而引起的對事物美的體驗。在環境的影響和教育下,孩子能夠對事物產生美感,並逐漸掌握一些對美的評價標準和要求。在美感的作用下,孩子能夠迸發出學習熱情和創造激情,走上一條成功成才之路。

理智感是和人的認識活動、求知慾、認識興趣和對真理的探求相聯繫的情感,它激勵一個人去積極地從事各種智慧活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父母要通過日常生活實踐,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培養孩子具有高尚的社會情感。

比如,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奶奶生病了,她肯定很難過,我們應該幫助她整理家裡清潔,每天給她講講外面一些開心的事情,讓她高高興興的。」這樣,孩子就明白了,當一個人難過的時候,我們要儘量幫助他做一些事情,讓他高興起來。

再比如,對於一直糾纏父母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媽媽知道你一整天沒有見到媽媽有點想媽媽了,媽媽也很願意陪伴你。不過,媽媽工作了一天有點累了,要不我們倆一起靜靜地坐在沙發上休息一會怎樣?」這樣,孩子明白了,當一個人勞累的時候,我們要儘量讓他充分休息。

這段時期的孩子相對大人們來說有些單純,幼稚的,可是在他們的情感世界裡卻也是非常的豐富,更加容易情感流露。這個時候也是大人們在發現孩子的最好時機,幫助孩子培養良好情感的時刻。一個健康的孩子,應該具有健康的社會性情感,這有利於強化孩子的社會化人格,也有利於孩子的情感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