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稚園步入小學,是孩子面臨生活大轉變的開始,父母該怎麼協助,讓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短短兩個月,小一新鮮人得面對的生活型態與作息,與幼兒園大不相同。
步入小學,孩子得開始適應:鐘聲是作息的最高指導原則,下課才能喝水上廁所,上課不能隨意走動,學會注音符號後要開始抄聯絡簿,午睡是趴在桌面上休息……哇!怎麼頓時風雲變色?
別擔心!多位低年級導師與過來人父母,合力傳授實用教戰法寶,讓你把幼小銜接的「大階梯」,化為漸次向上的「緩升坡」,順利登頂小一。
本文作者:李佩芬、更多完整優質文章請看╱親子天下雜誌
法寶一:用正面字眼,描繪新環境
每個「新開始」,都是給予祝福的最佳時機。小一新鮮人即將面對「規律生活、正規學習」的日子,家長在日常交談中,多用「可以交到更多朋友」、「可學到更厲害的知識」、「操場更大」、「圖書館故事書更多」等正面語句形容小學,讓孩子期待小學生活的正向情感不斷滋長,減低害怕、焦慮的負向情緒。
法寶二:大手牽小手,校園走一走
建立環境熟悉度,是「穩定軍心」最有效方式。家長可以利用假日造訪校園,認識學校位置,以及教室、廁所等最常使用的場所。以廁所來說,由於小學多為蹲式廁所,小男生的便斗也比較高,父母可藉機指導孩子如何放好雙腳、抓好「角度」與「方向」,掌握最佳「噓噓」與「嗯嗯」位置,並示範如何才不會弄髒地面與衣褲。
此外,放學時間人車雜沓,務必與孩子確認接送地點。若孩子走路上學,最好帶著孩子多走幾遍上下學安全路線,遵守交通號誌,儘量多走人行道或騎樓,別貪圖快速而鑽入偏僻小巷。
法寶三:遊戲器材,注意安全
許多學校健康中心都發現,低年級最常因遊樂器材使用不當,導致發生瘀傷、跌傷、撞傷的比率最高。帶孩子熟悉校園遊樂場時,家長可示範正確玩法,提醒孩子玩盪鞦韆時手要抓緊、不要還沒停好就跳下來;玩滑溜梯時不可頭下腳上或站著溜;與他人玩翹翹板時,不可在動態的板上行走,也不能突然跳開讓另一邊友伴掉下來。
法寶四:打敗起床氣,吃頓好早餐
如何讓孩子順利在七點五十分前進校門?除了「全家總動員」調整生理時鐘,家長還可與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與「獎懲規則」。幼稚園經常使用的「集點獎勵」制度,對小一生依然很有魅力。
開學前,父母可陪著孩子思考:以後每天晚上有多少事情必須完成?做這些事需花多少時間?讓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表,並透過貫徹獎懲規則,達到早睡早起目的。
小孩作息深受大人影響,夜貓族父母也應嘗試調整作息。可先陪孩子入睡,再起床繼續處理未完成的事,不僅創造睡前相處時間,也避免孩子跟著父母晚睡,錯過優質早餐時間。好好坐在餐桌旁,從容吃頓富含優質蛋白質的早餐,是父母可提供給孩子的最佳學習武器。
法寶五:生活自理能力,最重要
「台灣家長都太重視課業學習,忽略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只一位低年級導師如此感慨。從書包書桌整理到衣著整齊清潔,都是小一學生在學校必須面對的「生活功課」,父母在家應把練習機會還給孩子。
如學校課桌抽屜,孩子經常塞得亂七八糟,可透過「書背朝自己,大書住下面、小書住上面」的置物原則,以及教孩子找書時掌握「整疊拉出一半,抽出需要的那本」等小訣竅,讓抽屜井然有序。櫃子裡面也可放一個小籃子,指導孩子將小文具放籃內、大物品放籃外排好。
保持座位整潔,在家也能先訓練。有些學校會讓孩子負責班上或座位周遭打掃工作,若在家裡有練習拿掃把的角度與力道,掃地就不會變成「揮掃把」。中午用餐後課桌難免油膩,若在家就曾練習扭轉濕抹布,清潔課桌面就能游刃有餘。
法寶六:等待與耐性,需同步成長
幼稚園到小學,也是從「立即獲得」到「學習等待」的過程。
幼稚園有兩位老師,較能周全顧及全班情緒;但小學每班通常僅一位老師掌控,孩子必須學習有耐性「等待」老師幫忙。父母可每天花十分鐘,讓孩子練習「坐在座位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數週後漸次增加至二十分鐘,至少以三十分鐘為目標。
要改變幼小孩子行為,可掌握以下步驟:一,一次只改一件事情;二,有進步就記錄、給予獎勵;三,一開始採取低標,隨熟練度提高可提高標準;四,一項行為改好後再換下一個。父母要有至少兩星期到數月的長期抗戰心理準備,中途停止就前功盡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