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打不倒的勇者/陪伴化療 家人能加分

面對人生意外而來的「癌症」,病人或家屬乍聽之下,有如晴天霹靂,衛生署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主治醫師高忠恕說,罹癌終究會衝擊到病人心理反應,從否認、拒絕、憤怒、討價還價到承認、接受,病人和家屬都要一起承擔情緒反應。

「這時候,家人的陪伴、支持最重要」,家人要做的事,就是要給病人精神支持及一旁觀察、記錄病人症狀,承擔病人情緒反應,「家人的信任」對病人治療會起很大作用。


【元氣周報/記者曾增勳/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

病情 要不要告知

「病情告知」,台灣和西方不同,西方尊重病人權益,不管家屬是否在場,醫師會直接告知,台灣許多家屬希望保護病人,會要求醫師隱瞞病情。高忠恕說,他會先說服家屬告知病情,家人保護、隱瞞病情,反而會讓病人以為沒希望,心情傷害更大,「只要化療針一打,放射藥物下去,病人心裡會很清楚」,高忠恕建議應讓醫師從專業角度和身分告知病情。

新藥 可祛舊印象

一旦進入化療階段,很多癌症患者會有心理障礙,早期化療的痛苦印象,一路傳下來,讓很多癌者卻步,產生不敢做化療的迷思。他說,20年前乳癌病人住院化療,掉髮、惡心、嘔吐,曾有一名乳癌病人化療後,回診看到門診牌子就吐,或有的聞到那股熟悉味道也吐。

現在癌症化療的藥物推陳出新,醫師會先對惡心、嘔吐做處理,會告知副作用,「現在化療已跳脫過去慘烈的印象」,只是很多病人明明可以做化療改善病情,卻受過去印象影響而不做化療,很可惜。

感染 預防擺第一

癌症病人面對冗長化療期間,如何預防感染很重要。桃園醫院護理長何惠櫻以她長期照護觀察,認為化療病人開刀後,院方就會告知後續的注意事項,「若家人支持、配合度愈高,病人的適應會愈好。」

各大醫院通常會叮嚀、提供病人和家屬化療後預防感染、營養、副作用處理事項,提醒病人如何預防感染。何惠櫻補充說,治療7到14天,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外出要戴口罩,養成勤洗手習慣,保持身體、皮膚清潔。

高忠恕說,病人化療後,白血球降低,容易感染,家屬或病人要隨時注意病人的白血球量數量有無下降,一旦發燒、出現倦怠,就要立即找醫師。

飲食 少量多餐法

家屬記錄觀察病人症狀外,照顧的病人食物須煮熟,不吃隔餐東西,均衡飲食,攝取高蛋白食物,以利組織修復,記得採取少量多餐,吃清淡、溫和、纖維量少的食物,避免甜食、油膩、高鹽、調味料過多食物,細嚼慢嚥,避免食用牛奶及豆類乳製食品。

病人可以吃些鹼性固體食物,像是麵包、蘇打餅,或酸味較重的酸梅等,幫助控制惡心嘔吐,少吃冰涼飲料或鮮魚湯、肉湯或菜湯,嘔吐厲害就送醫。

如廁 每天要定時

醫護人員會提醒病人、家屬,室內不要放置盆栽及鮮花,記得每天量體溫,發燒立即返院看醫師,注意水分電解質補充,口乾不適時,可含冰塊或檸檬汁、酸梅、無糖口香糖,刺激口水分泌,每天利用手電筒對鏡子照射口腔,檢查有無黏膜潰瘍。

還有增加每天飲水量、養成每天定時如廁、飯後30分鐘為病人做腹部按摩,規律的運動可刺激腸蠕動。

落髮 可戴帽裝飾

有的病人注意外貌,特別是女性,化療後掉髮是暫時性,治療後毛髮會再生,家屬可協助先幫病人剪成短髮,讓掉髮的感覺不那麼明顯,幫病人選擇不帶靜電的梳子,儘可能避免燙髮、染髮及噴髮膠。醫護人員會建議,病人脫落髮期間,可使用假髮、頭巾、帽子做裝飾。

現在癌症在白金類藥物輔助下,惡心、嘔吐副作用已少很多,治療3、4個月後,掉髮症狀也可恢復。化療可以量身訂做,病人、家屬把需求告訴醫師,醫師會以病人為中心,配合病人步調治療。

很多癌症病人在家人精神支持和細心觀察照護,一起走過辛苦化療過程,甚至繼續工作、規律生活。

全文網址:打不倒的勇者/陪伴化療 家人能加分 - 防癌全攻略 - 癌症防治

1 則留言:

  1. 對於化療病人來說,家人的精神支持與陪伴,是最好的鼓勵!只要精神不屈,它們就會擊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