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埃希氏菌屬俗稱大腸桿菌屬,主要存在於人和溫血動物的腸道內,是腸道的正常菌群,多數不致病。但是,也有致病的,如出血性大腸桿菌,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或食入被一定量的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活菌污染的食品時,會引起嚴重的食源性疾病。
出血性大腸桿菌在7℃~50℃均可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37℃,耐酸,在自然界的生活力強,在土壤、水中可存活數月,繁殖所需的最小水分活性為0.95,加熱至70℃可被殺死。
出血性大腸桿菌可引起出血性腸炎,主要臨床表現為腹部痙攣性疼痛,然後從水樣便轉為血性水樣便,並伴有噁心嘔吐,潛伏期3天~8天,多數病人10天內恢復,部分病例會發展為溶血性尿毒綜合徵(HUS)、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病情凶險。15歲以下少年及65歲以上老年人為易感人群。
細菌性食物中毒常見於夏秋季,在食用被細菌及其毒物污染的食品後一兩個小時到24小時內發病。典型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樣便,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死亡。
夏季飲食預防食物中毒措施如下:
一、勤洗手,特別是在接觸食物前和如廁之後,接觸動物及其糞便後也要徹底洗手。
二、生熟分開,要做到生熟食品分開,加工、盛放、儲存生熟食品的容器、用具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三、燒熟煮透,烹調食品時,尤其是肉類食品要確保食物的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
四、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淨。選擇適宜生食蔬菜瓜果,食用前應進行充分清洗,並在清洗後盡快食用。
五、低溫儲存食品,對於易變質的食品,尤其是熟食、冷葷涼菜、剩米飯等應冷藏,再次食用前必須徹底加熱。
六、不喝生水。
七、不要到環境衛生條件差的街頭攤點就餐,不食用變質的食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